長期照顧服務的迷思

老化與長期照顧服務資源的運用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就會開始覺得這裡不舒服、那裡不對勁的逐漸衰弱,

不管如何處置就是變得較為容易生病。

身體狀況緩慢的變壞,或者是突然間病倒了……。

當遇到雙親突然倒下時,

也就是使用長期照顧服務的開始!!

老化,是人生無可避免的過程,隨著年紀增長,伴隨著身體感覺的遲鈍、反應變慢、肌肉活動力減弱等,使得人對環境的適應力降低,若再加上認知功能障礙、視力不良等,更增加了老人跌倒的危險因子。造成「步態與平衡功能障礙」的生理因素包括:視力、聽力退化;本體感覺障礙(如周邊神經病變與頸部的退化性疾病);內耳前庭系統障礙(主要為良性姿勢性眩暈症);感覺神經的退化;各器官系統的老化或病變。

 身體運動機能  圖片1.png  

   高齡者因身體運動功能的老化,容易引起跌倒。由上圖可知,黃色色框所代表的是內在因素;如生理性疾病包括: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代謝疾病、其他器官功能障礙、老年癡呆症(影響解決問題的能力)、憂鬱症、任何會影響中樞神經功能的疾病(中風、帕金森氏症、常壓水腦症等)、關節炎、脊髓損傷、姿勢性低血壓(症狀)。頭暈與暈厥也常造成跌倒,事實上,老人跌倒常是疾病的非特異性表徵,如肺炎、尿道炎、鬱血性心衰竭等。非疾病性因素方面,虛弱的老人跌倒的頻率最高,但健康的老人一旦跌倒,受傷較嚴重,因為他們能從事較易受傷的活動如運動、搬重物、攀登椅子。灰色色框代表的是外在因素;在藥物方面,「易引起頭暈、目眩、低血壓、四肢無力的藥物」包括安眠藥、抗憂鬱藥物、利尿劑、降血壓藥物、鎮靜劑、降血糖藥物、酒精等均會增加跌倒的機會。

   65歲以上需被照護的原因

 

  被照護原因  

    現代的高齡者為了不想讓兒女操心或增加他們的負擔,退休後都積極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及鍛鍊自己的體力來延緩老化,如:參加社區大學或社團活動。在實踐大學所辦的樂齡大學授課時,發現每位父母級學員的體力都比時下的年輕人好,究其原因是每週都有體適能運動及多元多樣化的課程安排來增進生活的樂趣,刺激相互學習交流的機會。長期照護是對罹患慢性疾病的身心障礙者,提供診斷、預防、治療、復健、支持性及維護性的服務。這些服務可經由不同的機構或非機構設施獲得,例如:慢性病療養院、傷殘復健中心、安養院、護理之家等機構;或是非機構式的家庭。其目的在促使個案的生理、心理、及社會功能各方面皆達到最佳狀態。因此,長期照護不僅具有連續性照護的概念,亦是跨越醫療與社會服務領域的照護。

    長期照護的需求與否,基本上是以個案的穿衣、吃飯、活動移位、上廁所、洗澡或梳洗等個人衛生照顧的日常生活活動(ADL)及購物、家務打掃、理財、備餐、交通運輸及電話使用、服藥、洗衣等8項的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IADL) 能力的評估結果而定。針對個案的需求提供持續一段長時間的健康、個人與社會照顧的服務。站在照護預防的角度上而言,針對虛弱的高齡者或缺乏自我照顧能力者,可透過訓練提升個案能不依賴他人獨力的在家中完成個人日常生活活動的能力。所以,個案日常生活可否自理,取決於四肢關節及肌肉骨骼之健全,因而鍛鍊肌力就變得非常重要!!

肌力的變化   

    高齡者的身體功能受生理、心理等內在因素影響甚鉅,例如:年輕人若不是身體非常的虛弱是不可能走不動的,而高齡長者則是明明昨天還走得很好,而今天卻有可能突然間無法走動。總之,年齡越高越容易受身心狀態的影響。而在心理因素中,有一個必須注意的是高齡長者們會【擔心自己如果不運動步走動的話就會臥床不起】的焦慮因素。焦慮緊張會讓肌肉更緊繃,微細肌肉群無法運作,想動而不能動導致跌倒。當高齡長者變得容易跌倒時,相對地照顧者(家屬或機構工作人員)也會變得擔心不安。但若擔心是溫柔親切的則沒問題,一般照顧者都會對他們說:「都跟你說了危險,怎麼每次都••••••。」「如果腿斷了怎麼辦?!」,讓他們飽受精神上的折磨,而陷入如圖所示的跌倒惡性循環之中。

 惡性循環  

舉例來說,老年人不外乎膝蓋疼痛、缺乏運動導致的肥胖、駝背、骨質疏鬆等常見的症狀,要請他們拿枴杖或坐輪椅會覺得丟臉(又不是身心障礙者也沒生病)或太花錢(節儉的性格),外出就醫更是難上加難。若是碰到此類個案,家屬可代為向轄區的長期照顧管理中心洽詢、申請居家營養來改善肥胖所造成的膝蓋負荷,並透過居家復健提供正確的輔具選擇、下肢功能訓練等活動的安排。以期達成長期照護自立援助的目的,減少臥床不起所必須承擔的社會成本及家庭經濟負擔。

常見症狀  

 居家復健(物理治療、職能治療)的服務內容及相關費用,如下所示:

  1.  由物理治療師提供物理治療的評估、測試與計畫的擬定、治療性的冷熱敷、電療、按摩、被動關節運動、肌力及耐力訓練、運動訓練、神經肌肉誘發促進技術、平衡訓練、床上運動及轉位訓練、心肺功能的訓練、相關輔具之使用訓練及照顧諮詢。
  2. 由職能治療師提供職能治療評估與計畫擬定、環境改造、輔具與副木之製作、訓練、自我照顧訓練、手功能訓練、功能性轉位訓練、平衡訓練、上肢及下肢功能訓練、認知知覺功能訓練及其他相關照顧諮詢。
  3. 補助內容:

 補助內容  

   近兩年參與實踐大學與農委會合作的下鄉活動,前往花蓮、宜蘭、北港等農會,安排退休農民就近參加教育訓練;內容涵蓋大腦保健操、律動人生不要止【跌】及腸胃保健、居家環境改善(無障礙空間)、輔具簡介、財務規劃、活力蔬果汁之製作、手工藝實作(柿柿如意、筷子套) 課程。高齡長者可透過下列之照護預防檢視表來了解個人的日常生活及身體狀況,檢視自己目前生活上需做哪些調整?或是在運動、營養、口腔等部分須就醫諮詢改善。雖然,學員中有很多是符合長期照顧服務使用資格者,如:輕微中風經醫院復健已恢復行走能力者,但卻不知有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的存在,也不知自己可享有的長期照顧服務資源。其實,完整的長期照顧服務系統,需要結合醫療衛生體系與社會福利體系的公、私部門相關機構、組織等各項資源,藉由緊密結合的長期照顧服務網絡,才能達成全人照顧、在地老化、多元連續服務的長期照護服務目標。因此,政府相關單位必須拋棄各自的本位意識,重新思考如何有效的發揮照顧民眾的責任,連結更多民眾真正需求的政府或民間的照顧服務資源,提供更為完善良好的長期照顧服務,提供家庭照顧者更多的支援與關懷,減輕民眾財物的負擔,增進長期照顧服務的可近性。

上述內容投稿於2012年5月健康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宣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