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何謂長期臥床老人?
所謂長期臥床老人是指,因生病或者是身心機能的低下等何種原因,導致躺在床上有6個月以上的時間,且在日常生活面上需要協助的老人而稱之。
長期臥床的狀態,涵蓋從完全無法自己翻身需全面協助的狀態,到好不容易自己能自行走到廁所或在家中活動的各種活動能力的人。長期臥床是慢性的安靜狀態,與急性期一般療法的安靜狀態是有所不同的。
在日本,含居家.住院的長期臥床老人出現率是老人人口的4%左右。
二、 長期臥床的原因.要因
長期臥床老人的原因疾患,以腦中風、骨折、癡呆居多。長期臥床化的要因可分為老人本身的要因(身體要因及精神要因)、家屬照護的要因、環境的要因。
1. 老人本身的要因
從老人本身來看的長期臥床化要因,包含①老人疾患及其後遺症、②老化現象所造成的回復力低下等的身體要因、③精神要因所造成的因素:
① 老人疾患及其後遺症所造成的疾患有腦中風、心臟疾患、骨折、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其他也會有如感冒、腹瀉、便秘等小毛病,因而導致長期臥床的狀況。
② 老化現象所造成的回復力低下等的身體要因,回復力低下是因疾病的過程拖長,因而助長了長期臥床。
③ 精神要因所造成的原因,若因生病使得日常生活的自立變困難,就會喪失目的意識或生存意欲,回復意欲也低下的話,會誘發憂鬱狀態或者是癡呆症狀,助長長期臥床。
2. 家屬照護的要因
以家屬照護的要因而言,過度保護、相反地因看護力不足無法給予充分的照護。在看護力不足方面,舉凡對預防長期臥床的知識.技術不足、沒有體力、沒有時間、人際關係惡劣等。
看護者是高齡的狀況時,會因知識、技術、體力等的不足,看護意欲的低下等,容易變得放置、過度保護,這些都會助長長期臥床。看護者是媳婦或女兒,當除老人以外,還有必須要照顧的人,或者是職業婦女時,會造成老人的照護無法完善的狀況。看護者與老人的人際關係惡劣時,只會提供必要的最小限度的照護,因而使得老人陷入長期臥床的窘境。
3. 環境的要因
從環境的要因來看,對家中的老人若無法考量到居家的構造和配置、使用方式等狀態時,雖無法善用老人現有的移動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時,會導致老人的自立度低下。
KEY POINT
預防長期臥床的五大重點:
1) 疾患的預防
2) 早期適切的復健
3) 引出老人的生活意欲
4) 環境的調整
5) 讓家屬理解長期臥床的弊害,能做預防性的處置。
三、 長期臥床老人的照護
長期臥床老人的照護目標是提高老人的健康管理和生活的品質及對家屬的支援。
1. 老人日常生活的自立
對老人日常生活自立的援助,引出老人的殘存機能及能力並且去活用。為了提高日常生活的自立度,要善用自助具及做環境的整頓。而且要去支援並理解老人的 ”對訓練的困難度及辛勞的心情”。
2. 合併症的預防
對長期臥床老人而言,合併症的預防會大大的影響癒後。合併症的發生會讓日常生活行動能力更加的低下,招致營養狀態的惡化,延長了臥床期間,最終導致死亡的案例也時有所聞。
以合併症來說,有肺炎、尿路感染、褥瘡、關節萎縮等。預防肺炎的角度而言,有必要透過防止飲食的誤嚥和誤飲、口腔內的清潔及頻繁的變換身體的姿勢等來努力預防沉積性肺炎。
針對尿路感染的預防來看,
3. 精神面的活潑化
KEY POINT
長期臥床老人的看護目標:
1) 老人日常生活的自立
2) 合併症的預防
3) 精神面的活潑化
4) 對家屬的支援